当前位置:暮秋月 > 都市言情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2章 燕京啊!燕京!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2章 燕京啊!燕京!(1/2)

章节列表

  慢悠悠的绿皮车在铁轨上滑行着,林为民透过车窗向车外望去。

  八十年代的燕京,没有后世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一眼望去便让人喘不上气。

  火车站还是周围相对繁华的地方,也多是以多层建筑为主,用后世的眼光来看略显土气,却也有一种让人踏实的美感。

  “燕京站到了!燕京站到了!要下车的抓紧时间!”

  不用列车员多喊,车厢门口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等待下车。

  林为民身后背着个军绿色的包,那是他从城市到乡下插队时家里唯一一个包,里面装的是他的换洗衣服,其余没别的东西。

  不过他两手没空着,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花绳篮子,这都是黄宗翰上火车时带的瓶瓶罐罐。

  进个京快赶上把家都搬来了,林为民心里吐槽着。

  他也明白,自己东西带的少,完全是因为自己后世那颗物质丰富的灵魂的原因,需要什么东西花钱买就完事了。

  而像黄宗翰这样从苦日子里摸爬滚打过来的,能省一分是一分。

  跟上车的人好一阵摩肩擦踵,好不容易挤下车。

  黄宗翰走在前面,他的双手合抱着行李卷,连前面的路都快看不见了。

  “黄哥,你慢点,看着点路。”林为民提醒道。

  “没事,看得见。”

  黄宗翰乐呵呵的说道,终于到了燕京,他的心情控制不住的雀跃起来。

  林为民摇了摇头。

  燕京啊!燕京!

  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你总是有这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魔力!

  初春,街道两侧的国槐已经抽出了嫩芽,不知从哪里飘来的柳絮还是如后世一般让人烦躁。

  “同志,麻烦问您一下,朝阳区委D校怎么走?”

  黄宗翰走在前面特意问了一嘴,他是个稳重的性子,哪怕文学讲习所通知的时候已经告诉了他们地址和搭乘公交车的方式,他还是忍不住问一嘴。

  问朝阳区委D校人家不知道,对了半天,京片子恍然:原来说的是东直门外左家庄附近。

  “没错,18路公交车终点站就是。”黄宗翰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对林为民说道。

  两人抱着大包小裹在公交车上晃悠了一个小时,公交车终于到了终点。

  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初时定名“国立文学研究院”,后经文化部批复确定成立,更名为“中央文学研究所”。

  1957年,受不可抗力影响,文学研究所停办。

  1980年1月,文学讲习所恢复建制。

  按照时间线推进,1984年文学讲习所正式更名为国立文学院,并且一直沿用至后世。

  现在是1980年3月29日,距离文学讲习所恢复建制不过两個多月时间,文学研究所第五期(小说创作班)即将在4月1日开学,学员人数34人。

  林为民就是这34名学员之一,他不知道其他33名学员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心热爱文学的,反正他自己呕心沥血的写小说、来学习,纯粹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的。

  所以在下车之后,他的眼睛立马就开始扫视周围的环境。

  18路公交车的终点站的边儿上有个邮局,对面有个临街的食杂店,门口挂着棉帘子,跟林为民扔在农村那快两年没洗的褥子差不多,都没眼看。

  再走两三分钟,好不容易看到了朝阳区委D校的牌子。

 

章节列表